黃銅帶、板酸洗時產生的缺陷有過酸洗、腐蝕斑點、殘留酸跡,水跡等,過酸洗主要是酸液濃度大、溫度高,時間長造成的,過酸洗不但產生腐蝕斑點,造成表面品質降低,還會過分的損耗酸和金屬,反之,如果酸濃度、溫度過低時間過短,氧化皮會清洗不 。殘留酸跡、水跡主要是清洗不干凈,或干燥不及時、不 。為了實現酸洗,提高表面品質,出現了采用電解酸洗、超聲波酸洗新方法。
黃銅帶、板在熱軋和熱處理的過程中,板坯或帶坯的表面容易發生氧化,為了 表面的氧化皮,需進行酸洗。通常酸洗程序是:酸洗-冷水洗-熱水洗-烘干。下面為大家介紹黃銅板以及黃銅帶材的酸洗。
黃銅帶、板在酸洗時主要采用硫酸與硝酸的混合水溶液,反應過程是:氧化皮被溶解,或被化學反應所生成的氣體將氧化皮機械玻璃,黃銅帶、板的表面氧化,外層是氧化銅,在氧化銅的里面是氧化亞銅,氧化亞銅在硫酸中的溶解很慢,為了使表面處理干凈,加速氧化亞銅的溶解,要在硫酸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氧化劑重鉻酸鉀或硝酸。對于表面不易洗凈的純銅、青銅、鋅白銅等合金,以及含BeSiNi的銅合金,與稀酸液作用緩慢,可以加入0.5%-1%的重鉻酸鉀。有的為了凈化油污和酸洗效果,在酸洗液中再加0.5%-1%的鹽酸或氫氟酸。
黃銅的凝固范圍小,偏析小,流動性好,易形成集中縮孔。高鋅黃銅(30%-33%)的凝固溫度較寬,若冷卻速度過快則導致鑄錠心部含鋅量較高,出現少量貝塔相,單相阿爾法黃銅有良好的加工性能,其塑性隨著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,出現貝塔相之前達到大值。熱軋前的加熱一方面能提高鑄錠的塑性,另一方面能其大部分偏析,達到接近平衡結晶的狀態。含32%-33%Zn的黃銅具有很好的冷加工性能;兩次中間退火之間的冷加工率可達70%(黃銅帶材),生產中采用的退火溫度為500-700攝氏度,組織為等軸的阿爾法晶粒,晶粒越細,硬度越高。熱軋黃銅帶的組織歲與冷加工和退火材料的相似,但晶粒大小參數層次不齊,不宜深沖。
冷加工黃銅長期存放在低于250攝氏度的溫度下退火時,會出現強度性能多峰值的異常硬化現象,并且材料的晶粒越細硬化現象也越明顯。雙相黃銅組織中存在硬而脆的貝塔相,塑性低,但在高溫下的貝塔相軟化速度比阿爾法相的快,因此,他們的熱軋溫度為貝塔相區范圍。貝塔黃銅在室溫下既硬又脆,但在高溫下有良好的塑性,比阿爾法黃銅 易加工。黃銅在200-700度溫度區間均存在脆性區。,因此,應該避免在脆性區進行熱加工。脆性區大小與高低決定合金的鋅含量。脆性的出現復雜,主要決定微量雜質鉛、銻、鉍等的含量。
雙相銅在擠壓材后端組織性能往往會有較大差別,加工率大的雙相同在退火時,阿爾法相在300攝氏度左右開始再結晶,貝塔相的再結晶溫度則高一些。生產中的退火溫度為600-700攝氏度,好采用加熱法,以獲得細晶粒組織。冷加工黃銅帶材應該在270-350攝氏度進行應力退火,以應力腐蝕開裂。退火黃銅帶多用于深沖工件,深沖性能主要決定于晶粒大小。
上一篇:H65黃銅帶生產工藝對晶粒大小、均勻性及取向的 | ? | 下一篇:黃銅帶中的鉛及選材與設計 |